會員服務| 客服熱線:0527-83091818

從荒山禿嶺到萬畝花海:遼寧大梨樹“變形記”

   2019-05-05 561
核心提示:大梨樹村干字文化廣場(無人機拍攝) 新華社記者 龍雷攝四月春風拂面,走進大梨樹景區(qū)花果山,2.6萬畝果樹環(huán)繞在層層群山之中。放眼望去,已是一片綠意,粉紅的杏花吐露芬芳,一旁的梨花也已含苞待放。來往的車流、人流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。令人難以想象的是,如今這片郁郁蔥蔥的
 

大梨樹村“干”字文化廣場(無人機拍攝) 新華社記者 龍雷攝


       四月春風拂面,走進大梨樹景區(qū)花果山,2.6萬畝果樹環(huán)繞在層層群山之中。放眼望去,已是一片綠意,粉紅的杏花吐露芬芳,一旁的梨花也已含苞待放。來往的車流、人流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。
       令人難以想象的是,如今這片郁郁蔥蔥的果園,曾經(jīng)卻是一片雜草叢生、亂石遍地的荒山禿嶺。1989年,遼寧省鳳城市大梨樹村原黨委書記毛豐美帶領村民改造荒山,一干就是10年。10年間,毛豐美和村民們踏平了20多座山頭,修整梯田10600畝,栽種梨、桃、杏、李子、蘋果、板栗等果樹一百多萬株,開辟山間作業(yè)道87公里。
       “當時我們都是義務勞動,老書記一號召,全村的人就都來了。”毛豐美的六弟毛豐杰回憶,當時沒有現(xiàn)代化機械,就一鍬一鎬地把坑挖出來,砍荊棘、鑿石頭,手上都磨出了血泡。

 

無人機拍攝的大梨樹村 新華社記者 龍雷攝


       大梨樹村黨委副書記溫紅娟說:“建設萬畝果園,就是把一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。”10多年間,全村投資2000多萬元,出工10萬多人次,把5個村民組的荒山全都連成了片,昔日的荒山成為名副其實的花果山。
       每年4月至7月,百萬株桃花、杏花、日光菊、蘋果花、萱草等陸續(xù)綻放,漫山遍野,美不勝收。“現(xiàn)在的花果山,是全國最大的村級集體果園。”大梨樹生態(tài)農(nóng)業(yè)觀光旅游區(qū)副總經(jīng)理于麗說,“7月下旬,李子、桃子開始成熟,8月上旬,梨子可以采摘,9月下旬,又到了蘋果成熟的季節(jié),花果山的采摘季可持續(xù)到11月份。一年里的絕大部分時間,游客都可以在大梨樹采摘到最為新鮮的時令水果。”
       站在花果山的高處眺望,層層疊疊的梯田像畫卷一樣鋪繪在一面面山坡上,依山型而建,前部高,后部低,氣勢磅礴,蔚為壯觀。“大梨樹的梯田俗稱‘前噘嘴,后流水’,突出保水的功能,修建時將樹下的石頭沙子全部挖出,填上好土和底肥,形成標準的海綿梯田。夏季下雨梯田會吸納,水土也不易流失,而旱天,涵養(yǎng)的水分又能滿足果樹生長的基本需要。”村民王運志說。

 

無人機拍攝的大梨樹村的梯田 新華社記者 龍雷攝


       上海游客劉祎吶參觀大梨樹景區(qū)后感慨地說:“沒想到小小村子里有著這么美妙的風景,并且都是村民們一點一點干出來的,令人敬佩。這里空氣清新,又安靜,有機會還想再來。”
       于麗介紹,經(jīng)過多年的發(fā)展完善,今天的大梨樹已成為“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(qū)”,2018年接待游客35.7萬人次,旅游綜合收入3690萬元。
       近40年來,大梨樹人靠勤勞的雙手建成的不僅有以萬畝果園為代表的特色農(nóng)業(yè),還有以金翼鈦業(yè)為骨干的集體工業(yè)、以鳳澤市場為龍頭的現(xiàn)代商業(yè)、以農(nóng)業(yè)觀光為品牌的鄉(xiāng)村旅游業(yè),村集體總資產(chǎn)超過5.5億元。(記者 于力 洪可潤)

 
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
 
更多>同類園林資訊
推薦圖文
推薦園林資訊
點擊排行